创新创业

创新实践基地

首页 >> 创新创业 >> 创新实践基地

创新实践基地

.基地概况

人文学院数字人文创新实践基地依托于我校国家级语言实验教学中心,2012年成为北京市语言实验教学创新基地。基地借助实验教学中心先进的网络教学等软硬件资源以及专业的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国内领先的语言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语言教学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7年被评为北京邮电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项目。

 说明: C:\Users\amanda\AppData\Local\Temp\WeChat Files\448062460131062806.jpg

说明: C:\Users\amanda\Desktop\国家级示范中心.JPG 说明: C:\Users\amanda\Desktop\北京市示范中心.JPG

.总体目标

以学校建设的整体目标为努力方向,坚持“入主流”、“创特色”,建设具有我校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与信息产业科技人才相适应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的人文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成为北京市理工类高校人文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先进文化孵化中心,开创人文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

.建设思路

数字人文创新实践基地,将语言实验教学作为我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按照“搭建平台、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思路,建立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校投入为保障,学科特色为基础,教师指导为支撑”的工作机制,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环境,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环境搭建为先导。依托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特色,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相互促进,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实验教学理念,依照“语言训练为基础、能力提高为重点、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原则,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验大平台。包括了“大学英语实验教学与评估平台”、“新理念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多媒体语言技能训练系统”、“外语资源服务系统”等,为学生开放式的自主学习实践提供有力的保证。

2、学校投入为保障。近年来学校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语言实验教学创新基地的建设。其中沙河校区建设投入1700多万、以及每年有20-30万元的专项运维经费。目前基地设有10种类型的26间各具特色的实验室,包括同声传译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多媒体技能训练实验室、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远程互动实验室、语音智能实验室等,打造设施先进、性能优良、利于创新的语言实验创新基地。

3、学科特色为基础。紧密围绕外语教学及外语学习开展创新项目,实现外语学科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交叉融合。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反哺教学,实现创新实践与实验教学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紧密围绕语言文化传播与交流开展创新项目,有效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增进学生的国内、国际交流,为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和平对话架起桥梁。紧密围绕社会法律问题开展创新项目,瞄准社会前沿领域,进行创新式的调查研究与探索。紧密围绕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创新项目,立足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创新项目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指导为支撑。创新项目通过“基地-指导教师-学生自主”三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在项目中的作用,多年来始终保持和发扬“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团结、互助、协作的集体作用,在实验教学科研工作中,开拓创新,注重探索;在管理工作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在教学实践中秉承“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引领教学、教学过程科研化”的教学科研融合之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学生在创新训练项目方面取得佳绩提供了技术支撑。